第二十七章 锐士营
我的岳父是刘邦
晓梦鱼
张敖和父亲张耳商议赵国士卒的安置问题,对于留下来继续服役的士卒张敖有自己的想法。
“既然留下部分士卒,我想将他们打造成一支最精锐的队伍,就象以前的魏武卒和秦国的锐士一样。”张敖的想法来自于后世的特种兵,经历了多年战争的古人其实也不傻,张敖能想到的古人早就想到了,当年的魏武卒和秦国的锐士就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士卒,杀的敌人闻风丧胆。
“可要训练一支精锐的队伍需要很多钱。”张耳一句话讲到了事情的本质。当年魏武卒是靠魏国强大的财力支持的。而秦国锐士则是靠军功奖励激发士卒的斗志,归根到底都是要给钱的。
“队伍初建时规模不用很大,等国家的财力充盈了再一点儿点儿扩大规模,建立这支精英部队同时也是为了给其他士卒一个上进的机会,让他们对未来有所期望。以后战事少了士卒靠军功升迁变得困难。将训练刻苦的士卒选入精锐部,给他们更好的待遇,让所有人看到希望,可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。”张敖的构想是先训练一支试验部队,有了经验再扩建。
“这支队伍就叫锐士营吧。”秦国的锐士营给张耳印象深刻,所以将张敖要建立的精英队伍直接命名为了锐士营。
“耶耶放心我一定将赵国的锐士营训练好。”张敖觉得把后世一些特种兵的训练方法和战术拿过来,赵国的锐士营怎么也要比当初秦国的强。
“士卒的训练可以慢慢来,返乡士卒怎么生活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,现在已经是五月了,如果及时播种还能打一季粮食,种子朝廷可以支援一些,但农具就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用了。打造农具需要铜,铜就是钱啊,现在我们还是太穷了。”张耳想起给返乡士卒提供种子和农具,觉得实施起来困难重重。
“还是要想办法增加铜的产量?”张敖在乡村调查时看到过农夫使用的农具,那些农具大多用木材制造,用到的金属部件很少,象耒耜等也只是在尖端装一点点青铜片。即使是这么点儿铜对农夫来说也是十分昂贵的了。出现这个状况的原因还是铜的产量太低。
“产铜最多的地方在楚国,赵国铜矿十分稀少,我们想增加铜的产量都没办法。”铜钱、铜钱,现在铜就是钱,只要有铜不管是什么形状都可以当钱用。君王赏赐时经常说给谁多少金,实际上就是赏多少铜,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铜在这个时代的稀缺性。
“一会儿我去工匠营走走,看有什么替代的办法没有。”张敖也不能空手变出铜来,想看过工匠们怎样冶炼铜,有没有改进的余地再想办法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