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宝钞开始贬值

    在连续经历胡充妃和达定妃这两段香皂引发的小插曲之后,老朱越发觉得韩成赶快造出香皂的重要性刻不容缓。

    尽管自己身体健康强壮,但也架不住如此频繁的需求,否则迟早会不堪重负。

    此外,他还有许多要事待办,比如检查韩成教授标儿道门锻体术的情况是否到位。

    所以今天特来此处一探究竟,并非立刻现身打搅韩成与两位儿子的对话,而是选择在一旁静听,担心自己出现会影响谈话的真诚度和开放性。

    毕竟朱棣警觉极高,在这关键时刻居然丝毫未察觉父亲的到来,由此可见朱元璋的隐匿技巧相当高明。

    “韩成啊,你提到的医学院建设的确困难重重。

    光是这个医学院就涉及到巨大成本投入,从场地建筑到所需典籍、医疗设备以及药材等,哪一项不需要资金呢?”

    朱棣等人正与韩成热烈讨论着这些问题,朱元璋在外暗自观察,权衡利弊。

    若只是一两座城镇,开设费用尚可承受,但按你的设想,需在全国各州府级别的城镇设立,这耗费的资源将非常庞大,户部无力负担如此巨额支出。

    太子朱标看向韩成,直面这个实际难题——财政!当前大明国库空虚,极为拮据。

    虽北元曾速败,但实际上在其覆灭前,不少官员已经开始疯狂掠夺财物。

    待明朝大军占领北元首都时,金银珠宝早被北元带走。

    云南这些铜矿产地仍由元朝残余势力占据。

    因此开国之初,朱元璋面临严重通货紧缩。

    加之建国后诸多事务急需处理,百废待兴,到处都需要钱,至今洪武年间仍是入不敷出。

    朱标很清楚国库存有多少资金。

    此外还有三部平叛需拨款粮草,连户部尚书为此几乎愁白了头发。

    皇帝为应对此事,甚至截留本应运往云南的部分粮饷,并答应增发宝钞。

    在此情形下,再进行这样大规模的项目,在金钱方面根本无法支持。

    堂堂大明帝国依然穷困窘迫,连太子都得锱铢必较地过活,处处受限于财政问题,这让朱标感到有些颜面无光。

    但这又是无可回避的事实,必须认真对待。

    果然,一提钱就会引发困扰。

    听到此言的朱棣却突然大声说:“兄长莫愁,此事完全不用忧虑!”

    语气豪迈得令人为之一振。

    韩成本来也想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,听到这话后决定先听听朱棣有何见解。

    同样感兴趣的朱标亦目光转向弟弟,希望他能提出有效对策。

    朱棣答道:“其实大明从不缺钱,只是有笔巨额资源未充分利用!”

    朱标听罢一愣:难道我们大明从来不差钱?

    “我说的是宝钞!朝廷可以印制更多宝钞!印几张纸便当作货币使用,既能买东西又能换来所需物资,简直是无尽财富!只要有需求,想印多少都可以。”

    他把这种政策视作一座源源不断的钱山,解决当下的困境。

    我们大明有这样一座金山在手,朝廷怎么会缺钱呢?

    只是各位兄长不愿意多印发罢了……

    朱棣神情激动地看着朱标,提出了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几人中,朱棣无疑是最希望通过设立医学院推动医学大发展的那一位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