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达定妃
大明:老朱破防,你管这叫欺君?
林金鸿
韩成摇头:“不全是,尽管医术进步了许多,依然有人因病去世。”
听到此言,朱标和朱棣显得有些惊讶。
“刚才你说后世医术已有很大进步,很多现在的绝症都可轻易治愈。
这是怎么回事?”
韩成叹了口气说道,“确实如此,不过仍有很多无法医治的病。
人类存在一天,疾病便不会消逝,攻克一些病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病。”
韩成这番话让刚刚重新燃起希望的朱标和朱棣心里再次沉甸甸起来。
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攻克的疾病,但在我的时代里,人的寿命已大幅提升,与现在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
这种进步并非仅仅因为医疗卫生条件的显著改善。
科技进步、粮食增产、生活条件优化等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然而,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确实是这一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。
韩成的话让朱标和朱棣感到重新燃起了希望,并对他描述的那个未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。
到底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神奇?
“如何才能推进医疗的发展呢?如何大幅提升医术水平?”
朱棣收起对未来世界的想象,开始考虑韩成提到的实际问题。
尽管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,可对于怎样发展医学却是一头雾水。
医学自古以来就有它独特的传承模式:有人学习,有人继承。
然而要在短时间内推动医术的重大飞跃,按照现在的模式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面对这样的困惑,韩成坦率地提出了一些他关于大力推动医学发展的建议:“提升医者的社会地位至关重要。
现今大明国中,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,未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与作用。
只有当医者获得应有尊敬和待遇时,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投身于此。”
他还提议设立专门机构,给予医生归属感,并确保他们能够通过职业养活家人。
此外,政府应在全国各地设立医学院校,普及医学知识。
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医学行列,其中定会有不少天賦異稟者脱颖而出,为医术进步带来新动力。”
总之,韩成提出的解决方案结合了现代经验与明朝现状,不仅考虑到了眼前困难,更是为未来规划了一条明确道路。
除了工业及其相关材料、技术和设备等之外,韩成还考虑在大明发展医学的事。
医学与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。
因此,当遇到前来询问徐达病情的朱标和朱棣时,韩成便顺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韩成明白,在这个时代推动很多事物并非易事,特别是医学的发展更充满挑战。
此刻,趁着朱棣前来的机会,韩成将他的构想和盘托出,联系到燕王妃徐妙云的治疗。
按照这种关联,可以预见,朱棣必然会全力支持医学发展的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